論藝150609峨眉拳

論藝150609

峨眉拳

Tony執筆:中國武術七大拳系(三)

 

峨眉拳系

峨眉拳系是以峨眉山為中心之四川拳系,在中國南方地區僅次於「南拳」的大拳系。

峨眉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雄踞於四川中部,綿亙千里,盡得巴山蜀水之靈氣,相傳為 普賢菩薩道場。山上寺觀眾多,而寺院多屬 禪宗。

 

據說山上的和尚道士很早就有練武的風氣,然而相關史料頗為不足。  到了明代中期,峨眉武術已達到很高水準,於少林拳法之外另成一格。當時,抗倭名將 唐順之(西元1507至1560年)曾寫過一首《峨眉道人拳歌》,描繪了峨眉拳法的神妙,從起式到收式的走拳全程,包括身法、步法、打法、發力、呼吸、節奏等諸多方面。從詩中看,這套拳動作難度很高,以靈巧為上。唐順之本人是一位武林高手,曾傳槍法於 戚繼光。他又是一位文學家,能以行家眼光看拳,不同於一般虛浮誇誕之筆。

 

大概就在唐順之推許峨眉拳法之時,峨眉的器械水準也有著驚人的發展。

清初武學大師 吳殳(西元1611至1695年)於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刊行了《手臂錄》一書,附錄了 程真如《峨眉槍法》,對其備極推崇,峨眉槍法於是廣為世人所知。

《峨眉槍法》的傳承從 普恩禪師至吳殳四代,內容共十三篇:治心、治身、宜靜、宜動、攻守、審勢、形勢、戒謹、倒手、扎法、破諸器、身手法、總要等,全面深入地闡述了槍術理論,是中國武術的珍貴文獻。

程真如、吳殳都是明末清初士人。由此上推,普恩當生活在嘉靖、萬曆年間,與戚繼光、俞大猷同時,或稍晚一些,但可定在十六世紀無疑。 當時,泉州的棍術、劍術,峨眉的槍術,都可謂獨步天下,其造詣遠在嵩山少林寺之上,並對少林武術的全面提高產生了促進作用。

 

四川向稱天府之國,經濟文化發達甚早,與北方交流頻繁,所以峨眉拳系也明顯受到少林武術之影響。 有些拳種在北方早已罕見,卻在四川紥下根來: 像目前流行在川南一帶的 江河拳,相傳源於河南開封,可是如今在開封倒久已失傳了。

據《四川武術大全》介紹,目前四川省內一共有67個拳種,流傳1,652個套路,另有276種功法。據統計,拳種中屬於四川本地的有28個,佔約42%,這28個拳種當是峨眉拳系的基本內容。另有27個拳種明顯屬於少林拳系,佔約40%。還有兩個拳種屬於閩粵一帶的南拳拳系。另外,武當、形意、太極、八卦諸大拳系在四川也有流傳。

 

「僧門拳」是四川的大拳種,相傳源於嵩山少林寺,大概在清朝中期傳入,其中的 練步拳、大紅(洪)拳、小紅(洪)拳、羅漢拳、青龍拳、七星拳等均為少林拳術中的套路名稱,上述同名拳路至今仍在河南山東一帶廣泛流傳。 但四川的僧門拳以「多拳少腿」見長,與北方拳種的「多腿少拳」風格迥異。據說此拳是峨眉僧人根據少林拳法改創的,因而具鮮明四川地方特色。僧門拳中還有 僧門八卦掌一路,可看出北方八卦掌的影響。

 

在峨眉拳系中,以「僧、趙、杜、岳」四大家最有影響力,但這四大拳種最初都由外地傳入:

僧門拳相傳為嵩山少林寺某僧人來川所授,其歌訣中有「丁不丁,八不八,纔是少林真妙法」之言。

 

趙門拳假託為 趙匡胤所創,分為兩派,均為直隸人 張天虎所傳,一派為紀念他在陝西省三原縣傳拳,稱「三原派」; 另一派以其籍貫命名,稱「直隸派」。這兩派趙門拳都較多保留著少林拳的套路和風格,以腿擊為主,動作舒展大方。

 

杜門拳相傳為江西人 杜官印入川傳授,其功法獨具一格。

 

岳門拳假托為 岳飛所創,亦由 張天虎入川傳授,但至今已基本上四川化了。

 

此外,孫門拳據說源於福建少林寺; 生門拳一說源於福建少林拳法,一說源於廣東; 洪門拳、字門拳、會門拳、盤破門均源於嵩山少林寺; 鴻志門源於湖北; 蠶閉門源於江西; 向門源於北京鏢師 向奎; 六合門源於河南; 攔手門源於浙江寧海; 智門源於安徽鹽販 鄧定國; 綠林派源於北京豪傑 劉忠。  以上所言諸拳源頭,均係武林中故老相傳,可以窺見外來拳法對峨眉拳系的影響。

 

最有意思的是 形意拳的傳入。據史料記載,1921年西安人 寶鼎(西元1860年至1947年)在四川三臺創辦「潼川積健武術社」(西元1921至1934年),傳授河南派形意拳,從學者達五百餘人,此為形意拳傳入四川之始。

然而,四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流傳一種與形意拳極為相近的武功「金家功」。金家功以十二形和四把錘為其重要內容。其「十二單式」名稱與形意拳的十二形大都相同,只是以鶴、猿、鹿三形取代了形意拳中的馬、鼉、駘三形。 金家功要求「打人如走路」,「打人不現形」,「逢人須奪位,兩手不空回」,「手手不離肘」,其語言與形意拳譜幾無二致。 但金家功專練一種「開合勁」,反對明勁練法,則為各派形意拳中所無。

據推測,金家功創始人 姬一旺有可能是形意拳始祖 姬際可的後裔。在長年的流亡生活中,把道家的某種氣功功法融入拳中,並對形意拳進行了一些改造,使之成為獨具一格的拳法。所以,金家功既為形意拳的支派,實際上又成為峨眉武功的一部分。

 

當然,峨眉拳系中也包括一部分土生土長的拳種。 像 余門拳就是東鄉縣(今宣漢縣)余氏家族的祖傳拳術,至清乾隆中期始傳外姓。 白眉拳相傳為峨眉山 白眉道人所授。這兩種拳都以剛猛見稱。 化門拳相傳為峨眉山 修德禪師所傳,該拳取猿猴之能,講究借力巧打,手輕腳快。 亦有一些極為罕見的象形拳,像 慧門中有 蛤蟆拳、蝴蝶拳各一路。 余家拳中有一路「攀花拳」,模仿蜂蝶飛舞花叢之態,風格輕盈靈巧,多縱跳閃躲,講究沾手連發。

 

四川為西南經濟文化之大省,歷來具有胸襟開闊、兼容性強、求新求變的特點。 巴蜀文化是中國最富於包容性的地域文化之一。 它既不像中原文化那樣,具有頑強的民族主導意識,以致為自尊和歷史因襲所累; 又不像嶺南文化那樣,帶有鮮明的臨海地域色彩,表現出強烈的功利趨向和物慾追求,以致偶爾失落了自我; 也不像吳越文化那樣,浸潤著歷史的自豪感,在輕鬆與小巧之中陶醉於悠遠的神韻,以致很難顯示出大度; 而是胸襟闊大,兼收並蓄,在廣泛吸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熔鑄出飽含巴蜀情調的地域文化。

峨眉拳系正是巴蜀文化的一個縮影。

 

 

資料來源: 《功夫—- 中國武術文化》(2013) 王廣西

出版社    :知書房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