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1601南斯拉夫的骯髒戰爭

演說1601南斯拉夫的骯髒戰爭
講者:掌門

《戰後歐洲六十年Postwar:A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945》(2005) Tony Judt

「1980年 狄托 以八十七歲高齡去逝. 他一手創立的「南斯拉夫聯邦」由六個共和國 (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赫塞哥維納 和 馬其頓), 五個主要民族 (黑山人屬塞族.), 四種通用語言(塞語和克語相通.), 三種大型宗教(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人信羅馬公教, 波斯尼亞人信伊斯蘭教, 塞爾維亞、黑山和馬其頓人信東正教.)和 兩個字母表(斯拉夫和拉丁)所組成, 全靠一個黨(當然是共產黨了.)將它們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 ***

〈南斯拉夫〉

東部的最大族群 塞爾維亞人歷史上建立過強大國家,充滿民族自豪感.*** 1389年科索沃 「黑鳥原之役」塞國滅亡, 被鄂圖曼統治了五百年,1878年才重新獨立. 在塞族人的觀念和情感中,南斯拉夫即是塞爾維亞, 而收復故土(設想為除 保加利亞和希臘外整個 巴爾幹半島.)乃是民族的千秋大業.
西北部的 斯洛文尼亞和中北部的 克羅地亞一向是奧地利的領土; 中部的 波斯尼亞依違於奧地利和鄂圖曼之間, 地位瞹眛. 西南部的 黑山(ie 蒙特內哥羅)和南部的 馬其頓曾是舊塞爾維亞屬地,隨其亡國同歸鄂圖曼治下.

最奇特的是克塞兩族語言相通,族裔連枝, 但卻信奉不同宗教,因而使用不同文字. (克族信羅馬公教,用拉丁字母拼寫文字; 塞族信東正,用的是斯拉夫字母.) 兩族既有舊日的歷史分殊,又有新近的仇恨. 一戰時克羅地亞屬於奧匈帝國,與塞國交戰; 二戰時克國加入納粹陣營, 曾經短暫佔領過塞國,期間殘酷迫害塞族人.***

1989年柏林圍牆象徵主義倒塌,東歐變天, 各屬國紛紛脫離「俄羅斯桎梏」,按照國內形勢和矛盾重塑國家.
〈南斯拉夫分裂〉
「南斯拉夫聯邦」由六個共和國 和兩個 自治區 (科索沃和 伏伊伏丁那) 所組成. 聯邦政府的首腦是「聯邦總統團」, 由八位首長合組, 並且輪任主席.*** 塞爾維亞在整個聯邦中幅員最廣,人口最多, 一向佔有最大的權力份額.***

1989年民族主義者 米洛塞維奇Milosevic當選塞國總統, 推動修憲,合併了 科索沃和 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區. 但卻堅持在聯邦層次不作調整, 由於黑山是其附庸,塞國在總統團實質持有四票. 此事當然不為其餘國家所接納, 於是聯邦停擺,陷入僵局.***
1990年十二月, 在 米氏授意下, 塞國政府違規強行提走聯邦政府支應公務員薪資和福利基金的一半款項. 斯國(佔8%聯邦人口但卻繳納25%聯邦預算) 1991年一月率先宣布脫邦獨立; 次月, 克國和馬國跟進; 波國也於1992年全民公投贊成獨立, 於是國裂為五.***

其時西方集團國的外交姿態是「不想見到南斯拉夫分裂和動蕩」,*** 並就此展開國際斡旋. 塞國見機不可失,立即以聯邦名義嚴詞斥止獨立,引爆了
〈南斯拉夫戰爭〉. 戰事共分為五場開打:
A斯洛文尼亞剛宣佈獨立,「南斯拉夫聯邦」軍隊立即入境征討, 奇怪的是僅僅打了幾個星期即行退出, 隨後且允其脫邦. ***

B克羅地亞緊接著宣告獨立, 塞爾維亞一方面以聯邦名義拒絕承認, 另一方面支持克國內部的塞裔民兵發動叛亂.*** 克國的塞裔人口多達12%,聚居地靠近兩國邊境. 這場 “內戰中的內戰”做成異乎尋常的死傷, 隔年在聯合國調停下達成不穩定的停火協議.

C隔年 波斯尼亞–赫塞哥維納獨立, 境內塞裔實行 “獨立中的獨立”,切割出「塞族共和國」, 並在塞國軍隊入境支援下發動叛亂.
D波境內的克族照辦主碗, 在赫塞哥維納地區自建一個短期性質國家, 並與波斯尼亞穆斯林開火.

E最後,也是最大件事, 1999年塞爾維亞政府在科索沃省對該省多數族群 阿爾巴尼亞人執行種族滅絕政策. 這就是惡名昭彰的「科索沃戰爭」.

〈波斯尼亞戰爭〉.
新建五國中以波斯尼亞–赫塞哥維納族裔最為分散:最大族群 穆斯林只佔人口44%, 而塞族人口卻高達31%,克族也佔17%.
1992年3月波赫全民公投贊成獨立, 境內的塞裔人拒不承認新國家, 自組「塞族共和國」.*** 塞國軍隊以聯邦名義入境支援同族,攻擊城市,特別是首都 薩拉熱窩.

早於1991年6月歐洲已然派出 “共同體部長小組”調停 克羅地亞獨立引發的內戰, 但由於共同體內部基本看法分歧 (法國為首的一派力主維持南斯拉夫統一;另一派則支持各國自行獨立.), 調停無疾而終.*** 此時美國及其附庸北約集團未想下海,於是事件交到聯合國手中. 聯合國除了宣佈制裁 貝爾格萊德之外,也使不上甚麼力. 國際社會舉棋不定,有利採取進攻立場的塞國. 塞國擁有舊聯邦的軍火工業, 無懼聯合國的武器禁運令; 克波兩國軍事上無此優勢, 又得不到外援,處於劣局.

1994年2月塞軍圍攻薩拉熱窩, 眾目睽睽之下,一枚迫擊炮彈落入市場, 造成68名平民死亡, 數百人受傷. 經由電視報道,事件震撼國際. 美國和北約這才立定決心介入, 正式從歐洲共同體手上接過爛攤子. 歐共體為此顏面盡失,法國更備受國際輿論抨擊.***

戰爭中塞國正規軍和民兵在克波兩地屢屢執行一種酷烈的政策, 即將領佔土地上面的非塞族人口強行遷離,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則是將其消滅. 這種被稱為「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的作法, 1993年由聯合國宣告為危害人類罪行.*** 其實在各場內戰中,交戰各方均曾犯下該種罪行, 但公認以塞族出手最為狠辣.
鑑於戰亂殘酷和持久, 1995年初聯合國終於派出「維和部隊」進駐克波兩國, 闢出「安全區」和「禁航區」,以分隔交戰雙方和保護難民.

〈Srebrenica大屠殺〉
「炮轟薩拉熱窩事件」成為波斯尼亞戰爭的轉折點. 美國和北約揚言再有同類事件發生必將轟炸塞族據點, 戰情一度沉寂下來. 5月 塞族恢復炮擊薩拉熱窩, 北約戰機也就如言轟炸其據點.*** 此時塞族進行了一項極之大膽的行動, 突襲和俘虜了350名維和部隊士兵. 西方諸國為保人質安全, 向聯合國施壓,北約被迫停止空襲.

塞族變本加厲, 7月在前南斯拉夫軍官 姆拉迪奇Mladic中校率領下突襲東部城鎮Srebrenica安全區. “保護” 這鎮的400名荷蘭籍維和部隊放下武器, 看著塞族人有條不紊地從居民中分離並帶走所有穆斯林男性(包括兒童). M中校 “以軍官榮譽”向荷蘭人保証不會傷害這批人….. 四天內7,400人在鎮郊田野全數遇害, 而荷蘭人則獲得釋放. 這是納粹集中營邇來歐洲最大型集體屠殺事件!

8月塞族再次炮擊薩拉熱窩市場, 造成38名平民死亡,其中許多是兒童. 舉世氣憤填膺, 美國總統克林頓力排眾議,下令北約持續大規模轟炸 「塞族共和國」. 米洛塞維奇看風駛,與該組織劃清界線, 波國境內的塞族民兵潰敗.
在克林頓脅迫下, 1995年12月 塞克波三國領導人簽署停火協定, 前後估計共有30萬人在波斯尼亞戰爭中遇害.

〈主權? 人權?〉
長期來看, 國際社會在南斯拉夫內戰中的最大成就是確立了一種新型的、積極性的國際道德規範和干預模式.****
1993年5月在海牙設立的「國際戰爭罪法庭」, 日後推定了 姆拉迪奇中校、塞族共和國總統 卡拉季奇Karadzic和 塞爾維亞總統 米洛塞維奇「種族清洗」罪名成立. 此乃國際政治上的劃時代舉措, 也是國際法上史無前例的突破.***

在此之前, 根據近代歐陸「民族國家主權」至高無上的政治思想, 國際社會對「干涉別國內政」殊為避忌. 「聯合國」作為國際社會的政治論壇, 對個別國家倒行逆施的行徑, 頂多加以公開譴責、物資禁運和經濟制裁等外部懲處手段, 鮮少在內部政治上出手干預, 更遑論武裝介入了.***

拜現代傳媒威力之賜, 南斯拉夫內戰將暴虐政權的惡行公諸於世. 西方政界因勢利導,以「維護人權」為口實取得合法性, 樹立國際社會武力干預個別國家內部政治的先例. 此種做法確實開闢了被虐待人民的救濟途徑, 但自然也有被強權濫用的危險.***

〈科索沃戰爭〉.
要說明這場戰爭先得說六百年前的「黑鳥原之戰」. 1389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王率領巴爾幹聯軍與鄂圖曼遠征軍決戰於科索沃平野. 戰況異常慘烈,聯軍奮戰不顧,最終全師覆滅, 塞國自君王以降,全國貴族盡皆殉難. 該天迄今仍訂為塞國的國殤日.***

戰後土耳其人實施種族清洗政策: 將肥沃的科索沃平原上面的塞爾維亞人強制遷離, 然後從西鄰移進 阿爾巴尼亞人填補人口空缺.**** 這造成信奉東正教的塞人累世敵視(也賤視) 改宗伊斯蘭教的阿裔.
該項政策也造成塞國永久性結構障礙. 科省既是塞國的肥沃農地,又是民族聖地,*** 塞國人絕無可能放棄這祖宗之地.
但另一方面,移居此地五百年的阿爾巴尼亞人由於族裔、語言和宗教三條斷層線一起重叠, 根本完全沒法與塞爾維亞人融合.**** 更有甚者, 阿裔出生率遠高於塞族(竟然高出11倍!), 1991年其人口佔全塞人口16.6%,更佔科省人口82%. 阿裔人口既無法同化,也無法稀釋,***** 這點使得塞族如芒在背,但又束手無策.

1989年米洛塞維奇上臺後關閉科索沃省議會, 長期明目張膽地施行種族歧視政策. *** 波斯尼亞戰爭結束後, 米氏騰出手來專注壓制科省的分離主義活動.*** 由於手段過於狠辣, 原有的阿裔温和派最終全倒向了1992年創立於馬其頓的「科索沃解放軍」.
解放戰爭愈演愈烈, 塞軍鎮壓愈加冷酷無情. 1998年3月塞國軍隊在Drenica屠殺數十名平民. 6月在美國參議院敦促下, 「海牙戰爭罪法庭」檢察長Louise Arbour宣布以「戰爭罪、違反人道罪和 種族滅絕」起訴 米洛塞維奇.

美國和大部分北約國家公開贊成對塞國用兵, 但在聯合國,此議遭到 俄中兩國強烈反對, 理由是 “干涉內政, 損害國家主權”. 俄國國會更通過一項決議案, 聲稱北約任何軍事行動均屬 “非法侵略”. 與此同時, 烏克蘭和 白俄羅斯則向塞爾維亞同胞提供 “無條件聲援” 和 “精神支持”.

1999年1月塞軍屠殺Racak村45名阿裔, 3月屠殺潮失控,波及科省全境. 美國國務卿 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與塞爾維亞代表團多次談判無效, 塞國拒絕從科省撤出,亦不願讓外國軍隊進駐, 於是國際干預勢在必行. 月底北約在未獲聯合國認可下出兵塞爾維亞. 由於克林頓考慮未周,主張北約地面部隊不該參戰,聯軍只得空襲一途, 這造成了塞國數十萬平民遭受損害.
這場戰爭打了三個月, 6月塞軍認輸撤出科索沃, 聯合國授權北約部隊暫時 “佔領”該地. 戰爭期間科省共有865,000阿裔難民出逃, 佔全省阿裔人口的一半.

2000年米洛塞維奇在大選中慘敗, 六個月後急需西方經濟援助的新政府同意逮捕米氏, 送交海牙法庭.*** 米氏就此給不久前還熱愛著他的國民賣掉了…..

〈誰之過?〉
內亂初起之際,國際社會掉以輕心,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Boutrous-Gahli聲稱波斯尼亞事件是 “富人戰爭”. 歐洲共同體一方面以事件是歐洲的 “家事” 而包攬上身; 另一方面卻以姑息主義, 變相縱容塞國倒行逆施.

歐洲各國中以法國最為醜惡, 1990年美國要求「歐洲安全及合作組織」高峰會討論南聯事態, 法國總統密特朗認為 “過份誇大” 而加以拒絕. 甚至到了狀況嚴重惡化,巴黎仍然持不合作立場. 波斯尼亞維和部隊指揮官法國將領Janvier親自下令禁止空襲塞裔民兵據點.
至於荷蘭更在維和部隊士兵被俘虜後否決北約的空襲提議, 直至本國被俘士兵安全返國才改變立場.
英國起初暗地裡阻止歐共體出兵, 並且在拒絕難民方面做法冷酷,令人唾棄. 但在主子美國積極界入後, 即轉為熱情支持干預行動.***

美國初時表現出興趣缺缺, 待得「轟炸薩拉熱窩市場事件」發生, 看穿歐洲集團國的無能和形象低落, 判斷為時機成熟,立即跳出來主持正義. 美國佬的每一步棋都乾淨利落….. 地令歐洲盟友掉臉.****

作者認為南斯拉夫人「沒有一個敢說自已問心無愧. 」***
長遠而言,塞爾維亞人是最大輸家, 人民的生活水平降至前所未有的低點; 寄居鄰國的塞裔戰時性命堪虞,戰後處境艱難; 國際形象低落,自怨自艾的歷史情意結更甚往昔. 其後 黑山和科索沃相繼獨立, 「大塞爾維亞」減縮至最細規模.

內戰時克羅地亞在本國和波國境內都犯下戰争罪行, 只是規模沒有塞國那麼大. 克國蓄意炸毁Neretva河上十六世紀鄂圖曼人興建的古橋, 做法等同 塔利班. 克羅地亞總統 圖季曼Tudjman沒有米氏那麽潑辣, 但無恥則過之. 在他的統治期間, 「南斯拉夫」一詞從教科書、百科全書、書籍名目和地圖裡面消失.*** 他把新國家打扮成個人的志業.

作者如是說:「南斯拉夫不是自已倒下, 有人把它推倒; 南斯拉夫不是自已死亡, 有人殺了它. 」

〈附記〉
2008年科索沃宣布獨立. 塞爾維亞發表聲明 “永遠” 不會給予承認, 但也不會以武力阻止. 以俄國為首的斯拉夫國家很多支持塞國,拒不認獨立.
2010年海牙國際法庭宣布科索沃獨立並無違反國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