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60412
什葉伊斯蘭教的紅頭派
掌門執筆:花天亂說系列31
〈劇場:廢立天子〉
1502年鄂圖曼帝國京城 伊斯坦堡內謠傳潛伏了數千名奇茲爾巴斯Kizibas派顛覆份子,意圖伺機舉事. 蘇丹 巴耶濟德二世大為緊張,實施宵禁, 後來証實只是一場虛驚. 帝國之所以如此神經繃緊,皆因該派是什葉派伊斯蘭教的激進枝系, 而遜尼派官方意識形態一向視之為異端,橫加排摒. 加上去年東鄰附庸國 白羊王朝為新興的 薩法維王朝所滅,鄂圖曼無暇往救, 而薩法維信奉的正是奇茲爾巴斯宗派.
1512年首都終於發生了大件事. 先說事件的背境:「伊斯蘭」字面意義是「順服」,咸信世間萬事早為神意所先訂,蘇丹不應以一己之心願立繼嗣, 因而導致幾乎每代均會發生繼位內戰,*** 尤其慘毒的是形成新登基蘇丹盡誅兄弟的痼陋慣習.
年老的巴耶濟德屬意於在世長子 阿哈邁德,將他派到就近省份當總督; 而將果敢有謀略,但與父不睦的三子 塞利姆派往邊遠省份. 是年,得悉父親病重, 阿哈邁德動身回京,意在捷足先登. 不料京城禁衛軍不但閉門不納,尋且陳兵相向. 老蘇丹知悉龍顏大怒,禁衛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廢黜了老蘇丹, 遣使急召塞利姆回京登基,是為新蘇丹塞利姆一世. 這是禁衛軍首次廢立天子, 但絕不是最後一次.***
這次事件的內裡原因卻與奇茲爾巴斯有所關連. 事緣阿哈邁德的嫡系部隊當中吸納了許多驍勇善戰的 庫德族兵員,而該族人主要信奉奇茲爾巴斯派. 禁衛軍一向不滿老蘇丹姑息該派, 因而勾結素以敵視該派著稱的塞利姆.
〈歷史1:什葉紅頭〉
「奇茲爾巴斯」 是突厥語 「紅頭」的意思, 指戴著十二道縐褶紅色高帽子的人, 那帽子是什葉伊斯蘭教「十二依瑪目Twelve Imams派」的衣飾象徵.***
「依瑪目」是什葉派的法王,真主與世人的中介, 法理上應由先知 穆罕默德的血裔擔當. 先知無子嗣,幼女 法蒂瑪嫁夫 阿里(先知的堂弟) ,育有二子,除此亦無其他外孫, 故此依瑪目只有阿里一個家系(ie聖裔— 哈希姆家族) 的男人才能擔任。***
先知歸天時阿里年紀尚輕, 族人選出先知的岳丈擔當首任政教合一國元首「哈里發」. 阿里後來被選為第四任哈里發, 661年於清真寺主禮時為刺客所弒. 敘利亞總督 穆阿威葉成為第五任哈里發, 並將大位傳之子孫,建立了第一個穆斯林王朝「倭馬亞Umayyad王朝」.( 因為旗色尚白, 中國古稱「白衣大食」.)
「什葉」意為「黨羽」。 阿里生前身邊一批忠誠的支持者認為政教國首領非聖裔莫屬,全力擁立阿里次子侯賽因 復興舊業。 680年 庫法的阿里黨人欲舉事,侯氏親率二百餘族人前往主持大局,被四千官兵阻截圍困於離城不遠的卡爾巴拉谷地。 10月10日決戰,侯氏雖孤立無援,猶作殊死鬥,終於全身負傷,力盡戰死,隨行義士全體殉難,無一肯降。 什葉派遂訂此日為殉難節,成為該派最重要節日,而「殉教」亦成為最高道德追求。***
什葉派以阿里為第1任依瑪目(長子 胡笙為第2任, 侯賽因第3任.), 此後代代相傳,發展成與朝廷對抗的顛覆性組織.*** 阿拔斯Abbasis王朝(中國古稱「黑衣大食」.) 滅亡倭馬亞後,這種情況並無改變. 歷代依瑪目中以第5、第7和第12代最有影響力, 留下「五依瑪目」、「七依瑪目」和「十二依瑪目」三個宗派.
其中最舉足輕重的「十二依瑪目派」信奉「隱遁說」, 相信在940年失蹤的第12代依瑪目馬赫廸 以不死肉身遁跡人間, 將會在末日到來時重臨世上,引領穆斯林進入天國….. 故此後來自稱 馬赫迪現世而為朝廷所誅殺的起義軍領袖為數不少.***
〈歷史2:波斯薩法維王朝〉
1334年逝世的十二依瑪目派教長 謝赫Sheikh(最高級的部族和宗教領袖頭銜) 薩菲丁Safi al-Din Ishik在伊朗西北部(鄰接土耳其和伊拉克的山地) 地區創立了「薩法維教團」, 成為世居該地的 庫德族人的核心信仰.
1501年年僅十四歲的波斯貴族 沙赫伊斯馬儀率兵攻陷 大不里士,滅了「白羊王朝」,建立「薩法維王朝」.*** 1508年奪得天下名城巴格達,奠定中東強權的地位, 日後成為鄂圖曼數百年之大敵. 薩法維王朝和薩法維教團的關係就像明朝和明教一樣(不同的是朱明老早就數典忘宗.), 王朝將 什葉伊斯蘭訂為國教,且以 十二依瑪目派為正宗.
其時信奉正統「遜尼派」的鄂圖曼剛踏入盛世,國力強橫,迭出名君, 新興的薩法維起初遠非其敵手,存續成危. 幸而那時代也正好是中歐 神聖羅馬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的盛世,國力人材同樣興盛. 鄂圖曼兩面受敵,且以西線壓力遠大於東線, 故而無法傾全力東征, 新生的薩法維這才得以立足生根.***
至於內部因素,伊朗西北山區一向部族離散, 桀驁不馴,極難統馭. 薩法維得到各部,尤其是庫德人歸心, 除了他們向來敵視作為壓迫者的鄂圖曼人之外,還因為什葉派的受迫害意識形態加強了團結感和犧牲精神.***
薩法維王朝的宗派取向影響極其深遠,直到今日, 伊朗仍是什葉派的大本營,且與 伊拉克和土耳其(鄂圖曼核心舊地)累世仇讎.*** 而全球穆斯林人口中什葉派只佔1/10, 主要聚集在伊朗和 葉門.
〈sense: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對立王朝〉
什葉最初這只是一項政治訴求,侯賽因 殉難後才逐漸具有神學性質,後來演變為宗教上的「什葉派」。另一方面倭馬亞王朝既抵定天下,遂興教化,審訂經文律法,成立學院,完備教義,建立後世主流的「遜尼派」。*** 而什葉則成為最大抗爭派系,與主流勢不兩立。
實情兩派同一聖書《古蘭經》, 教理無殊(這在基督三教也是一樣.), 所差者在於對教義的詮譯, 與及什葉派堅持必須由聖裔擔任政教國領袖. 在什葉派看來,阿里以後的哈里發都是叛教者, 諸信奉遜尼派的正統王朝都是竊國者.****
倭馬亞、阿拔斯和鄂圖曼三大中東正統王朝均信奉遜尼派 (西班牙 後倭馬亞、埃及馬穆路克王朝、波斯伊兒、中亞帖木耳和印度莫臥兒汗國亦然.);而與之對峙的北非 法蒂瑪(中國古稱「綠衣大食」.) 和伊朗 薩法維王朝便有意識地選擇了信奉什葉派。****
「槍桿子裡出政權」, 關鍵在於軍隊構成份子的信仰取態. 君士坦丁大帝在臨橋決戰的前夕夜夢天空出現十字架, 翌日把它複製在軍旗上面,取得大勝, 因而將基督教解禁. 這事件應該,並且只能,解讀為軍中信奉基督教的官兵已成多數派, 皇帝只得討好他們,並在決戰前作出利益承諾.***
觀乎信奉什葉派的王朝都是後起的,非主流的,相對弱勢的國家, 可知 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所言不虛:意識形態只是面紗和說詞, 決定國際事務的只能是政治現實和利益.****
《帝國視野Osman’s Dream》Caroline Fink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