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30212金錢的歷史

尚想舊情憐婢僕 也曾因夢送錢財
讀書札記130212
金錢的歷史 (2007)
Money :A History
作者 大英博物館***

歷史學,貨幣史。
C +

簡介
1.貨幣的功能有四:a交易媒介(是為通貨)***;b記賬單位;c價值貯藏;d延期支付。 良好的貨幣理應具有實用價值;性質劃一;易於分割;經久耐壞。
例子:女奴由於性質參差,不能分割,易於衰老,故雖高度實用,仍難成為貨幣。女奴的對立物就是金屬…..

2.元前24紀兩河已使用貴金屬(尤其是白銀)作為通貨。 然其形式並非硬幣,而是按重計值的塊碇,因此每次付款均須進行量重。***
究其因由,當時社會經濟為「集中再分配」體系,物品由神廟***或官府統一徵集,再按身份職業重新配給。 民間仍習於以物易物,甚少使用貨幣。
兩河原不產銀,白銀透過掠奪索貢而聚斂,主要封存於藏府,作為權勢的象徵。貨幣打從開始便是象徵大於實用。*****

3.元前7世紀末小亞細亞呂底亞王國以「琥珀金」(天然的金銀合金)首鑄錢幣,其重量有固定系統可循。此為錢幣史上的劃時代事件。****
琥珀金的黃金含量可嚴重影響其幣值, 故此就算劃一重量仍難以劃一價值。 於是末代國王 克羅索斯 於元前6世紀鑄造了金幣與銀幣。

4.硬幣鑄出後迅即傳播四方,風行草,百餘年間取代塊碇而為交易主流。
亞里士多德於<>書中論斷:人們製作錢幣是為了求取方便,避免每次交易均須量重計值。其理甚彰。
然而值得深思的反是:硬幣既然如此美艷不可方物,何以珊珊來遲?*****

5. 元前6世紀波希戰後,以雅典為首的希臘諸邦組成「提洛同盟」,制宰西地中海。 雅典銀幣成為史上首種名副其實的國際貨幣。***
從非常邊遠之地出土大量銀幣一事,可知雅典以銀幣填補貿易逆差。*** 出土銀幣中很多已被切開,意味著在當地被當作塊碇看待,而非具有固定價值的錢幣。
有証據顯示希臘銀幣的面值已高於其含銀值***,足証城邦信譽卓著。 錢幣的本質亦超越塊碇而兼具信用。***** 又城邦單從鑄幣便可獲利,可謂愈富愈見神。

6.元前5世紀末雅典興銀行業。 其時所謂「銀行」(希臘文字義等於桌子)不過是外幣兌換處與當鋪的綜合體,純屬民營,不受官方約束。業界接受存款,但不支付利息,性質近乎替外商提供保管箱服務。貸款一般按12% p.a.計息,除了貸出本身資財,也動用客戶存款。*** 匯票業務隨著國際貿易需求殷切而日益成熟。

7.那怕是面額最低的銀幣,仍因價高而難適用於日常交易。 同期希臘開始鑄造青銅幣***,取代面額最低的銀幣。 西羅馬晚期廢棄銅幣,此後少有復用,而以金銀幣雙軌運作。
歷史上雙本位從來是主流幣制。 以市面流通而論,西方向以銀幣為主,中國向以銅錢為重****,或許反映中國基層市場經濟較為發達。

8.古代名城大多並未自行造幣,有些因為無法最得白銀,有些則基於政治理由。
著名的案例為斯巴達發行錢幣比雅典晚了一百年,寧肯以鐵叉為替代品。理由是金銀標誌著卑劣的商人心態***,有違戰士氣概。
比較例:西漢儒士 貢禹 看到錢幣橫流,世風日下,民生凋敝,於是倡議廢除錢幣,代以穀帛。 結果濕穀薄絹充斥市場,世風未上而民生益敝。

10. 銀幣含銀價值必然低於面額,否則將遭民間銷燬。而政府為了增加貨幣供應或者支應國務開支,先天上有降低銀幣成色的傾向。***
AD1世紀,羅馬銀幣含銀量已低至3%。然當時國勢極強,系統運作無礙。
3世紀羅馬盛極而衰,西班牙銀礦枯竭,蠻族寇邊,軍費暴增,稅收減縮。 白銀庫存短絀,但為了支應軍費,又不得不增鑄錢幣,於是銀幣成色急劇下降。及世紀末,銀幣含銀量竟低至 0.5 %!
此為西史上第一次大型通貨膨脹。*****

11. AD576西羅馬殞滅,歐洲進入漫長的黑暗時代。早期蠻族國王們發行的錢幣幾乎完全是金幣!究其原因:
A古代並無固定比率鎖定金銀幣值,金幣在金融風暴中因為浮動計價而成為資金避難所,其信用得以保存。 至於東羅馬更打從開始便以商業徵稅為財源,並且主要發行金幣。
B西歐城市崩壞,經濟活動重心轉移至鄉鎮,更且倒退回以物易物狀態,國際貿易規模大幅壓縮,貨幣流通更形呆滯。
C基督教會成為社會基層骨幹組織,教會賤視錢幣但貪戀金銀,大量貴金屬被鑄成法器,鎖定於教堂而絕足於流通。***
D金幣適切日耳曼蠻族習俗,可供賠償金、賞賜、軍餉及作戰補給等用途。
直至8世紀加洛林王朝崛起,社會經濟復興,銀幣才又成為主流貨幣。

掌門之言
本書縱論古今,涵蓋八方。上面簡述只及於歐洲一地,八世紀之前。

這書有一點非常獨特,他的作者是「大英博物館」! 館怎會著書?人才會,作者乃是博物館錢幣展館的兩位專家。順帶一提,該展館由滙豐銀行斥資設立。

作為貨幣史,本書內容翔盡;作為遍及讀物,則述事清,可讀性甲等。 各位財經界「發錢寒」的朋友盍興夫來。

元稹「遣悲懷」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綫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