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80824阿道夫H (一) 背後一刀說

讀書札記180824

阿道夫H (一) 背後一刀說

掌門執筆

 

《Adolf.H》Thomas Sandkuhler (2015)

作者是 洪堡大學歷史學教授,納粹史權威. 本書是普及讀物,獲Emys書獎; 德國行家推許為 “適合中學生以至歷史學家閱讀”.

本書是 希特拉Adolf Hitler(1889-1945)傳記,寫作手法與一般同類作品大異其趣, 並不聚焦於主人翁的生平細節,而是著重其人與當時代的關連糾結.*** 作者把希氏放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8) 」的背境脈絡中,來描述和解讀其思想行為; 與及他怎樣在1929世界經濟大蕭條的格局中乘時得勢, 然後鼓動風潮,引領德國走上擴張侵略的不歸路.

 

“王莽謙恭下士時”,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德國人認為假使希特拉沒有發動大戰, 他便是該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中的一位.

〈時勢與英雄〉

出生於奧地利邊區的希氏,其人生按照政治活動可明確地劃分三個階段:

A思想萌芽期:從1907年搬到維也納; 13年遷居德國巴伐利亞首府 慕尼黑; 14年志願參軍,直到18年終戰復員.

B鬥期: 1919年加入「德國工人黨」是希氏從政的開端, 次年該黨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 簡稱NSDAP納粹黨」, 21年經黨內選舉為 “獨裁者”(只有一票反對.); 23年發動「啤酒館政變」失敗入獄,獄中著書《我的奮鬥》; 次年出獄,調整活動方向,領導納粹黨憑選戰進入國會, 32年成為最大黨.

C掌權期:1933年1月希特拉出任帝國總理,從此執掌權柄; 同年納粹一黨專政, 34年接掌總統職,成為「元首兼帝國總理」; 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45年兵敗自殺.

 

作者認為希特拉的早期思想全然由時代所形塑. 青年希氏心態極右,兼且強烈反猶, 但是這樣子的德國年輕人當其時可說比比皆是. 因此值得深究的是時勢怎樣決定了他的思想,而非其思想有何獨到之處.***

 

希氏具有個人色彩的思想行為, 如 種族至上主義,恢復(一戰中失去的)國權運動,「生存空間」理論,(法西斯式)有組織街頭暴力行動方案等等, 都是奮鬥期的產物, 但就連這些也全都不由他原創. 他的天才之處,是有機地綜合諸般政治元素,組成融貫的宣傳和行動體系; 再藉由個人魅力和天賦的煽動性演說才能,感染了整個世代的德國國民.****(包括草根,中產,上流社會和智識界.) 這是時勢波瀾與天才創造的交互催化,《我的奮鬥》將其提綱絜領,並且宣告天下. 此書是此人的表述和延伸,其影响力在當時不可估量,他藉著「納粹主義」逐步操控國內的人心和政局.

 

到得大權在握,希特拉立即以令人們完全無法適應的緊湊步伐,實踐他的綱領和承諾. 在這過程中,外交和軍事上節節勝利, 使他在國內外獲得極大的崇拜和動能,無限制地放大了個人的野心和國民的盲從, 終致貽禍全球,盡毁家國. 此時的希氏近乎完全不受他人的影响和制約, 獨夫竟能撬動整個世界,在近代史上極其罕見.***(只有拿破崙可與比肩.)

 

因此,最先應該探究的是希特拉崛起的時代背境, 具體而言,便是為何當時的德國社會如此 “極右” 和 “反猶”?

背後一刀說

極右和反猶原是兩碼子事,然在當時的歐陸, 凡屬右派定必反猶;但反猶卻不獨右派為然.*** 事實上整個歐陸的人,除了馬克思主義者(ie極左派)之外,全都反猶. 「反猶/閃主義」始於十字軍東征,是基督教歐陸的千年傳統. (邱吉爾和羅斯福也很反猶, 只是遠沒有希特拉那麼 歇斯底里,會動刀子殺人.) 德國原也不是最反猶的國家,沙俄極力摧殘猶太人為時更早, 納粹只是後來居上.

 

反猶既然是全歐的基本盤,然則 德國為何淋漓盡致,去到「種族清洗」的地步呢? 答案與一戰的失敗密切相關.

回看當年歐戰,德國東西兩綫同步作戰. 精兵在西,按照「施里芬計劃」繞道比利時急襲法國, 初戰大捷,後為英法聯軍力拒於 索姆河,戰局入膠著. 東綫以老弱之師抵禦倍數犯境的俄軍, 卻出人意表大獲全勝. 羅曼諾夫王朝因兵敗而覆滅, 新誕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立即與德國議和.(條件當然絕對是有利德方.) 東綫德軍事實上是完勝; 但西綫卻在長期堅持後,終於因為美國參戰而不支崩解. 德國之敗明顯敗在綜合國力和大戰略,軍方輸得非常之不甘心, 這成為後來極右心態勃興的機緣和底蘊.***

 

戰爭末期,國內超級通貨膨脹, 左翼政黨發動大罷工,成功終止了戰爭. 當時的參謀總長名將 魯登道夫Ludendroff為了掩飾, 極力聲稱軍隊並未打輸,只是由於“內部敵人(指的是左翼社會黨政客)” 把國家顛覆和出賣了,才導致敗局. 這就是極右觀點的「背後一刀說」.***

此說到了希特拉手上更上層樓. 基於國民(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對共產黨的恐懼,而 布爾什維克的上層又有很多猶太人(沙俄和傳統右派酷烈迫害,猶太人全都加入了共產黨.), 希氏遂大力宣揚當年背後出刀的黑手就是猶太人!他完美地將“極右” 和 “反猶” 兩個要素結合起來, 成為其文宣路綫的基本定調.

到了發動戰爭的時候,納粹進一步宣稱猶太人在暗處操控協約諸國的政局, 陰謀破壞世界和平以遂其獨立建國的陰謀.***( 有名的偽造文件「猶太長老議定書」.) 由於猶太人翻雲覆雨,壓縮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間, 才逼得德國不得不發動正義的 “護種戰爭”.

 

〈他的奮鬥〉

在14年奮鬥期的前半,希特拉個人雖然已嶄露頭角,光芒耀眼, 但極速成長的納粹黨仍只是個黨員人數區區以萬計的小黨. 像納粹這樣的極右派小黨全國有五六個之多, 它的影响力也沒有溢出巴伐利亞太遠. 1923年啤酒館政變只是巴邦的事,不是全國的事. 就算在33年成為佔36%席位的國會最大黨之時,納粹仍只得40萬黨員.

 

納粹有一樣他黨沒有的東西,那就是黨魁本人.*** 希特拉的個人魅力是沒法阻擋的,連大學教授聽過他演說也願意折節下交; 上流社會貴婦待他如子侄;工業鉅子傾囊提供獻金; 市民迷醉於煽情言論;而草根更奮身追隨,加入 “納粹衝鋒隊”.

在所有類型的助力當中,拔擢希氏的最大 “恩主” 是傳統右派的大人物. (例如總統 興登堡和 魯登道夫.) 他們想乘勢利用希氏罕有的感召力,並且看到他的政黨政治根基薄弱, 認為很容易操控和架空,在必要時也可以代罪和犧牲.**** 這是極其合理,卻又嚴重誤判的想法!

 

事實上希特拉上位帝國總理後,其影響力滾雪球般急速擴展, 納粹黨員人數兩三年間由40萬暴增至200萬!內政部要出面制止全國父母為新生兒取名 “希特拉”和 “希拉芙妮”!很快地,那些右派大人物反過來被他操控和架空; 左派的政治人物則被他用作代罪羊和犧牲掉了.

希特拉的人格影响力提升之快速出乎意料之外,全拜現代傳播科技所賜. 擴音器材的出現令他可以面對幾萬人演說(最多的一次是26萬人.),火車和飛機令他在選戰期間得以周遊全國, 便不用提收音機和報紙的普及態勢了. 民粹主義文宣是他成功的最大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