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1510A無罪辯護(次講)

演說1510A無罪辯護(次講)
講者:蕭律師

〈精神混亂Mental Disorder〉
當被告的行為是精神混亂或精神病的結果,他會是
A不適宜答辯;
B由於精神錯亂獲判無罪;
C由於無意識行為獲判無罪,或判比原來控罪較輕的罪;
例如被告被控謀殺,由於神志不清,可能減責而改判誤殺;
D依所控被判有罪,但在量刑時,精神混亂因素會獲考慮。

不適宜應訊 Unfit to Plead
很少人會是不適宜應訊,因為嚴重殘障、疾病或精神混亂者在未抵達司法程序前已被移離刑事司法體系。[……]

Read more

讀書札記150928盛唐詩(十二) 冰心寒雨楚山孤:王昌齡 上篇

讀書札記150928

盛唐詩(十二) 冰心寒雨楚山孤王昌齡 上篇

蕭律師執筆

 

〈開元軼事〉

話說開元中,詩人 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一日,天下微雪,三人相約在旗亭的二樓小飲。忽然來了梨園伶官數十人,登樓會宴,三人遂避席到稍遠處圍著爐火談話。 接著,又有四位穿著得奢華艷麗、相貌頗美的妙齡歌妓登樓,加入伶官們的敘會。 不久他們開始奏樂吟唱,唱的都是當時的名曲。昌齡等三人竊竊私語:「我等各負詩名,不分高下。 不如且聽那歌妓吟唱,以選唱詩作之多寡以定高低[……]

Read more

讀書札記150918盛唐詩(十一) 萬籟惟餘鐘磬音:常建

讀書札記150918

盛唐詩(十一) 萬籟惟餘鐘磬音:常建

蕭律師執筆

 

常建擁有未實現的偉大詩人潛質,他或許可作為八世紀初詩人的突出代表。 與孟浩然一樣,他的風格與許多京城詩人相類,也從共同風格中發展了個性風格。常建727年登進士第,可能在此時結識了幾位京城詩人(肯定包括王昌齡)。但常建很快就成為一個孤獨詩人,先在地方上任小官,後來又退隱到僻遠的地方,就此渡過餘生,有關他的生平確實資料甚少。

 

然而這位模糊不清的人物卻一直是具有吸引力[……]

Read more

讀書札記150909盛唐詩(十) 永懷松月夜窗虛

讀書札記150909

盛唐詩(十)  永懷松月夜窗虛孟浩然 —超越典雅的自由(下)

蕭律師執筆

 

孟浩然詩的獨立性是通過一種並未完全與京城相異的風格和形式而獲得。即是說,他一半站在京城詩法內,另一半站在外面。這就是他的詩被形容為「半遵雅道,全削凡體」了。許多讀者為「全削凡體」的獨立性所傾倒,並突出了這位隱士的疏野放誕的個性。然而孟浩然才賦的另一面,即「遵雅道」的那一半,卻以一種對偶技巧、一種「清」的類型特性,吸引了京城讀者。杜甫 明確他點出了孟浩然詩的「清」:[……]

Read more

演說1509A無罪辯護(首講)

演說1509A無罪辯護(首講)

講者:蕭律師

 

刑責的假設是要每個人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些辯護挑戰這種假設,說被告未能擁有所需的犯罪意圖使其要負刑責:比如說被告的年幼、或精神不正常、或自衛、或無意識行為、或錯誤等的辯護。

 

A)年幼Infancy

「年幼」當然是指兒童的身份令他或她無法犯罪;是其「不正常條件」使他或她免責。必須指出,雖然這些孩童或精神錯亂的人免於受譴責,他或她仍須在某程度上「受罸」 :一個由於精神不正常而獲判無罪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