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70415不當行為24 正統經濟學的四大防線(上)

讀書札記170415
不當行為(廿四)「正統經濟學」的「四大防線」(上)
朝日執筆

接連說了一大輪有關「行為經濟學」的發展和理論,我們今集回頭看一下所謂的「正統經濟學」對這場「宗教改革」有什麼回應。

其實早於現代經濟學篳路襤褸草創之時,很多「核心教條」已不斷遭受學門內外的攻擊。為了守護「理性經濟人模型」這座「王城」,一代代的經濟學家築起了四度「防御工事」。到了約莫六十年代「行為經濟學」方興未艾之際,這四度防線仍是抗擊「異端」的有效武器。時至廿一世紀的今天,儘管「舊教」這四條防線在連番大(論)戰中屢受猛攻而傷痕纍纍,但「彷彿」仍是屹立不倒,依然不時出現在(反行為)經濟學的論文之中[……]

Read more

讀書札記170410不當行為(廿三)大家都係幫阿公做嘢啫!

讀書札記170410
不當行為(廿三)大家都係幫阿公做嘢啫!
朝日執筆

上回講到 山繆臣Paul Samuelson的三頁紙論文《公共支出純理論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警告:是「純理論」!),為「公共財Public Goods」(其文中稱為「集合財Collective Goods」,後來的經濟學家對「集合財」和「公共財」再作了細分,在此不贅。)作出了定義。 山氏指出「公共財」就是一種具備以下性質,能帶來效用的「財貨Goods」:
Def.「每個人都能夠隨意使用,並且在其使用之時,並不會對他人之使用造成減損。另一方面,想排除任何人[……]

Read more

法律170407刑事法(五十七) 强姦1

法律170407
刑事法(五十七) 性罪行之 强姦1
蕭律師執筆

香港《刑事罪行條例》第十二部份包含一個寬廣範圍的「性罪行」,粗略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別包括一些罪行,有關行為本身就涉及性暴力或侵犯,通常是針對個人。這些罪行大部份載於《刑事罪行條例》第118和128章,包括:强姦、非同意下雞姦,及猥褻侵犯、強暴猥褻行為、非法與十三歲及十六歲以下女童或與精神上無行為能力者性交、為了性目的拐帶十六歲以下未婚少女或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人。其中亦包括幾種「不雅行為」的罪行,如對兒童及在公眾地方有猥褻行為。

第二類別廣泛包括一些「不道德罪行」,如利用他人的「性」去謀取利益、賣淫等罪行。[……]

Read more

說史170405「依法治國」二千年

說史170405
「依法治國」二千年
朝日執筆:歷史小品系列18

朝日最近讀了一篇期刊論文,主題是關於 秦統一前「南郡」(本為楚地)「編戶民」(即登記戶籍居民)的「身份認同」問題。當然,文章的論證過程也是「毫不意外地」冗長和「悶餅」。不過,朝日想與大家分享的,卻是在整篇文章中的一個細節,這是一個發生在二千多年前的「國籍認證」問題。更重要的,是這個小故事還反映出我國「自古以來」已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主席 習近平同志不止一次在正式場合,強調要嚴格實行「法治」—「依法治國」。這個故事說明習大大所提倡的「法治」,絕非「照搬外國的一套」,而是我國「古已有之」的優良傳統。

這篇文章[……]

Read more

演說1704人、國家與戰爭

演說1704人、國家與戰爭
講者掌門

《人、國家與戰爭Man,The State,And War:A Theoretical Analysis》 (1954初版,2003三版) 華爾茲Kenneth Waltz
本書堪稱 政治學「國際關係」學門劃時代的經典著作, 華爾茲 藉此開創「新現實主義」學派,成為一代宗師.

西方現代政治學發端於十七八世紀歐陸的「啓蒙運動」思潮. 為了掙脫神學「宿命論」的羈絆,開創「人文主義」哲學, 大學者們苦心擬想人類社會的起源狀況,作為文明的起始指涉點, 以構築新型社會理論,來指導當前的政治活動.*** 這些有趣的見解和猜想成為了現代「政治學」的濫觴[……]

Read more

讀書札記170331人、國家與戰爭(二) 華爾茲的 三層級理論

讀書札記170331
人、國家與戰爭(二) 華爾茲的 三層級理論
掌門執筆

古典「自由主義」國際關係學派 認為國際事務性質上與國內事務相彷彿, “國家”與“國際社會” 的關係,就好比 “國民”與“國家” 的關係一樣. 在一國之內,經濟愈發達,政治愈開明, 則國民愈守法,社會愈穩定有序,其理甚明. 推而廣之,如果世上所有國家(或者至低限度,所有具備發動戰爭能力的「大國」.) 都日漸經濟發達,政治開明, 則諸國必會愈加遵守國際法規,極力避免衝突和戰爭, 如此國際社會亦將趨向穩定有序.***
自由派這種類比暗含了一個前設: 「國家」作為國民集合體,其外部行為理應由「國民,ie個人」的意[……]

Read more

讀書札記170329不當行為(廿二)捨利取義

讀書札記170329
不當行為(廿二)捨利取義
朝日執筆

上集講到,對於企業的「不公平」行為,消費者很多時在別無選擇下,也唯有被迫就範。為了「懲誡奸商」,要他們忍受幾天口渴,又或者冒著風雪徒步回家,也實在不太可能。

問題是,若在有餘裕的情況下,人們是否願意犧牲部分利益,以懲罰那些「行為不公」的企業呢?例如多走幾條街,到另一間銀行開一個「免費櫃員」的戶口,也決心不再光顧就在樓下的那間「芝銀」分行—即使你本來就很習慣使用「櫃員機」,根本沒有多少機會要付那US$3? 須知這種甚至連「利他」也說不上,純粹是為「正義」(即係為「啖氣」啦!)而減低自己總效益的做法,實在是非常典型的「不當行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