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61224真.張保仔傳奇13 女中豪傑

說史161224
真.張保仔傳奇13 女中豪傑
朝日執筆:十八世紀末「華南海盜」興衰史(十三)女中豪傑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上回講到,張保仔與 百齡在穿鼻洋上的談判,因為幾艘英國商船的「亂入」,意外中止。張保仔為保持與朝廷繼續談判的機會,只能按兵不動。眼見糧草物資逐漸減少,心中不免著急。然而,百齡卻似乎未有任何動靜,致使張保仔及紅旗陷入進退維谷的局面。當此危急存亡之際,一位女中豪傑,挺身而出。

嘉慶十五年(1810)三月十四,晨光熹微,兩廣總督如常早起,處理公務。正當制台大人埋首批閱公文之際,忽聞門吏來報,有婦孺一十八人,聚於行轅門外。百齡心中疑惑,急問其詳。門吏回報,為首一[……]

Read more

說史161222美國的崛起

說史161222
美國的崛起
掌門執筆:天花亂說系列34

“美國人如欲了解崛起的中國,只需照照鏡子便即明白.” 《中國的崛起》其中一位作者如是說.
中國崛起的背境與一百年前美國的崛起有許多相似之處, 昔年的美國(今日中國) 在工業革命(開放改革)大成, 經內戰國家統一,周邊已無具體威脅的情況下, 卻奮起整軍經武,衝出美洲,挑戰貌似不可戰勝的超級強權 大英帝國(美帝國)…..

美國制霸全球是個漫長的歷史進程,發端於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際事故, 此即1899年美國國務卿 海約翰John Hay首次提出的
〈史1:門户開放政策〉.
用現代語言重新表述:當時的「新興強權」美國[……]

Read more

讀書札記161219不當行為(六)你是一個敏感的人嗎?

讀書札記161219
不當行為(六)你是一個敏感的人嗎?
朝日執筆

上回講到,我們對「改變」所帶來的差異,會呈現「敏感度遞減」的現象。 早於1860年,德國心理學家 菲殊納Gustav Fechner就已經提出「韋伯-菲殊納定律Weber-Fechner Law」,以描述和解釋這種現象。

韋伯定律:「在同類刺激之下,其 差異閾限的大小,是隨著標準刺激強弱而成一定比例關係的:K=ΔI / I,K為常數。」
菲殊納定律:「(在 絕對閾限之上,)主觀的感覺強度與刺激強度的改變,兩者之間呈 對數關係。」

噏乜呀佢?我們先解釋
〈韋伯定律〉。
用「人類」的語言說,就是 任何變項中「可以引發差別感受[……]

Read more

詩選161217俄羅斯一千年的幾首詩

詩選161217
俄羅斯一千年的幾首詩
掌門執筆

《俄羅斯一千年Russia:A 1,000-year Chronicle of the Wild East》(2011) Martin Sixsmith
作者是位記者,本書利害之處是尾末章回蘇聯解體之際, 紅場之上,坦克之旁,竟多番出現了作者的身影!他親身見証了蘇聯覆亡,俄羅斯民主化.
作者極其喜愛俄羅斯文學,每一章回都援引一篇以為歷史的佐証, 其中最多的是詩篇.

在下自小嗜詩,卻因寡陋,從未讀過外文詩,更遑論俄文了. 有緣拜讀,不勝傾倒, 僅摘錄感心之作,麟爪數篇,用供同好.
1《伊戈爾遠征記》
「這時候 伊戈爾望[……]

Read more

說史161216真.張保仔傳奇12 和談破局

說史161216
真.張保仔傳奇12 和談破局
朝日執筆:十八世紀末「華南海盜」興衰史(十二)和談破局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上回講到,兩廣總督 百齡精明練達,剛柔並濟,新官上任即雷厲風行,對海盜採恩威兼施之策。 他一方面減少使用海路運送官民物資,縮減海盜的生存空間,同時提升官兵及鄉勇的戰力,增加海盜的「作業」成本;另一方面,也許以厚利,積極拉攏和招安各旗海盜,以瓦解和分化這個龐大的海上王國。

張保仔在大嶼山受挫後,眼看 “搵食”越見艱難,同盟中也有不少弟兄陸續投官,心中亦明白做海盜並非長久之計,反覆思量之後,也生 “棄暗投明”之念。正當此時,曾被他連累丟官的 周飛熊,以「總督[……]

Read more

法律161214刑事法(五十五) 襲警 下篇

法律161214
刑事法(五十五) 襲警 下篇
蕭律師執筆

〈執行職務中警員〉
「警員」包括任何香港警隊的人員(但不包括學警)。
「執行職務」是一個廣泛的概念。Waterfield(1964)案提出必須考慮兩個條件:首先,警員在當時情況下有否權力去執行該職責?第二,警員是否合法地執行該職責?

警員的「職責」可以是成文法或普通法所賦與的。
香港警員的職責詳列明於《警隊條例》第10章,包括以下:
維持公安;
防止刑事罪和犯法行為的發生,與及偵查刑事罪和犯法行為;
防止損害生命及損毀財產;
拘捕一切可合法拘捕而又有足夠理由予以拘捕的人;
執行法律委予警務人員的其他職責[……]

Read more

讀書札記161212不當行為(五) 展望理論

讀書札記161212
不當行為(五)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
朝日執筆

我們在上一篇說過,「展望理論」不判斷各種的「不當行為」是否「正確」。它只是企圖透過 “捕捉”和研究人類進行決策時的這類傾向(尤其是在面對「不確定性」之時),以達到更有效地描述乃至預測人類行為的目的。

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稟賦效應」嗎?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對已經擁有的一件東西,估值會高於另一件未曾擁有的同樣東西。*** 換句話說,若要把一件本來擁有的東西賣出,你會要求一個較高的價格。但當你想在外面購買同一樣的東西時,卻只肯付出一個較低的價格。

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稟賦效應」的力量還會大大提升。正是第三集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