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61031幸福與經濟學(二) 幸福的經濟分析

讀書札記161031
幸福與經濟學(二) 幸福的經濟分析
掌門執筆

〈幸福經濟學〉
「幸福Happiness」可粗分為兩種類型:
A由感官滿足獲得的快樂感覺,稱為「享樂快感hedonic well-being」.*** 這正好符合「效用」的觀念, 微觀經濟學定義「效用」為:慾望得到滿足所產生的心理效應.***

「新福利經濟學」假定 效用就算不能嚴格定量, 但必然具有清晰的 “可比性”, 並且滿足 “理性” 要求的 “傳遞律(ie. a>b and b>c => a>c)”. 這稱為「序數效用ordinal utility」.***** (註:現代經濟學聰明地揚棄了古典理論中[……]

Read more

讀書札記161027幸福與經濟學(一) 幸福的心理分析

讀書札記161027
幸福與經濟學(一) 幸福的心理分析
掌門執筆

《幸福與經濟學Happiness and Economics》(2002) Frey and Stutzer
兩位作者是 瑞士蘇黎世大學經濟學家. 本書自詡為學界 第一本在 “幸福”與經濟學之間建立聯繫的 實證研究著作.

本書的前言直指 經濟學家一直避而不談幸福問題, 認為「幸福happiness」這個概念是 “主觀的” “非科學的”, 於是將 微觀經濟學理論建築在「效用utility」這個概念上面. 雖然該概念沒有實質內容,但有助分析人類行為.***

一般認為 “幸福”是純粹個人的主觀感受, 本書則從[……]

Read more

法律161024刑事法(五十三) 嚴重襲擊

法律161024
刑事法(五十三) 嚴重襲擊
蕭律師執筆

「嚴重襲擊 Aggravated Assault」
如果某些特別情況存在,襲擊可導致較嚴重的懲罰。 特別情況可以涉及更嚴重的身體傷害(如襲擊引致實際身體傷害),或惡劣環境的存在(如猥褻侵犯),襲擊在執行職務中的警員,或別有用心去干犯更嚴重的罪行。***

香港《侵犯人身罪行條例》第39章(來自英國1861年同名條例第47章)載明:
“任何人因襲擊他人致造成身體傷害而被定罪,即屬犯下可循公訴程序審訊的罪行,可處監禁3年。”
此種罪行亦可循《裁判司條例》作簡易審訊。

必須指明,這篇所討論的襲擊包括襲擊與毆打。「做成[……]

Read more

說史161018真.張保仔傳奇5 海盜盟主

說史161018
真.張保仔傳奇5 海盜盟主
朝日執筆:十八世紀末「華南海盜」興衰史(五)海盜盟主

話說西山國亡之後,大司馬總兵官鄭七(被)「以身殉國」。華南海盜群無首,經過一番攻伐兼併,合縱連橫之後,各大勢力終於在 紅旗幫主鄭一的主導下,結成「彩虹聯盟」。鄭一成為盟主,號令南海,莫敢不從。無奈天妒英才,鄭一辛辛苦苦建立海盜聯盟後的兩年,意外身亡。維繫偌大海盜王國重擔,就落他遺孀 鄭一嫂毫不寬闊的肩膊上了。

鄭一嫂文武雙全,有勇有謀,鄭一建立的功業,本來就有她一的一份。然而,畢竟一介女流,坐上龍頭之位,終有人口服心不服。為此,她需要一個「合法」的承繼者,去接管鄭一留下來龐大的「[……]

Read more

讀書札記161014盛唐詩(三十三) 劉長卿

讀書札記161014
盛唐詩(三十三) 劉長卿
蕭律師執筆

開元天寶是創新年代、詩歌個性特徵發展的年代。 但安史亂後十年,一群頑固的保守主義者占據詩壇,特別是在京城。 他們代表了唐代應景詩的刻板規則,充滿了陳舊的情調、意象及韻調,少了前兩代盛唐詩人強烈個人聲音的特徵。
但獨創和個性並不是文學評判的唯一尺度。 八世紀後期的京城詩人提供了他們自己時代的看法,並形成了新的詩歌傳統的標準,將自己看成是詩歌藝術主流的繼承者。

在八世紀後期,對 王維詩的讚美仍持續不斷。由於皇帝的讚賞,與及 錢起、皇甫冉等的頌揚,他的聲譽達到了最高點,他去世後,他的聲譽和影響卻仍繼續上升。
《輞川集》是[……]

Read more

說史161011真.張保仔傳奇4六色聯盟

說史161011
真.張保仔傳奇4六色聯盟
朝日執筆:十八世紀末「華南海盜」興衰史(四)之「六色聯盟」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話說之前蟄伏 暹羅的廣南阮氏,向內耗不斷的 西山朝發動大反攻。一直與西山朝唇齒相依的各夥「華南海盜」,亦在連場大戰中受到重挫。 阮福映消滅西山朝後建立 阮朝,對之前依附西山朝的各路華南海盜作出清算和圍剿。 身為西山朝「大司馬」的 鄭七,雖然戰敗後已倉皇逃回老巢 江坪,但仍被阮朝派水師剿滅,鄭七被俘,斬首示眾。

由於鄭七生前受封為「大司馬」,亦即西山朝名義上的「三軍總司令」,自然就成了各路歸附於西山朝的「華南海盜」的「共主」了。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海盜既然[……]

Read more

演說1610工作、消費與新貧

演說1610工作、消費與新貧
講者:掌門

《工作、消費與新貧Work, Consumerism and the New Poor》 (1998) 包曼Zygmunt Bauman
作者是當今歐陸首屈一指的「後現代主義」社會學家. 本書旨在探討「貧窮」作為社會現象具有何等意涵; 現代工業社會的貧窮現象如何發生; 與及現代社會如何在 意識形態層面處理這種現象,等等.

〈何謂貧窮?〉
Def.「貧窮」,作為文化現象,指 社會大眾如何界定某水平(及其下者) 的低收入階層人士為「窮人」, 與及如何 “看待”他們. 即人之所以 成為窮人,與及被當成窮人的方式.***
至於界綫劃定在何[……]

Read more